我本就生在农村家庭,高考于我,是重要的走出去的途径。来到上海,虽早有意向,却也是意料之外的。没有想到,我真的会来到这里。
去年夏天,当我告诉我一个常联系的初中同学我也要去上海的时候,她却说她不去了。原因只是上海,不适合她。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不适合,让她放弃了这三年的坚持。魔都?快节奏?还是高消费?总之,我孤零零开始了另一个地方的生活。
当夏日的炎热还萦绕在城市上空时,我在姐姐的陪同下第一次踏入这里。到达时已是夜间,校园平静,连行李箱底轮绵长的滚动声,也湮没在黑暗里。
姐姐走时悄悄在我背包里的记事本中夹了500块钱,这是在她回去后我才发现的。学费住宿费是贷款的,生活费也是早在来之前爸妈为我准备好的,比我高中时多很多,我想应该是够了,但姐姐还是担心我。回想起我送她到校门口时她嘱咐我的话,“在这儿就一个人了,虽然你从小学就开始住校,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但这边毕竟离家远,要好好照顾自己。吃穿你就看看这里人是怎样的,买几件适合这里的衣服吧,不要过得太寒酸,没钱用一定要提前给我打电话,我好给你打钱过来……”。
报名,班会,上课,我与这里就像久违的朋友,很快地互相接纳。但我知道,远没有,远没有这么简单。在新奇感过去之后的阵阵荒凉,是我无法忽略的。我熟悉了校园的布局和门外的公交,却依然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痕迹。还记得给自己买的第一套衣服,是上体育课要穿的运动服。我逛了好久,最终在一个老乡那里买了,因为看在是老乡的份上,他给我便宜了十几块钱。我很高兴,忙向室友炫耀我的战果。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因为,那套衣服不好看,尽管是运动服,也不好看。于是,这一学期我再也没买过衣服。我害怕,当看到那些价位牌的时候。我开始质疑我的选择,学校的地点,甚至专业;也开始思考我那初中同学不来这里的原因。
我执著地申请了助学金,也很幸运地得到了助学金。记得在名单上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我强按下心中的激动,幸福地咬了咬嘴唇。国家于我,则是更为亲切的存在了。我从心底里生出对你深深的崇敬和感念。助学金,是你对我的关怀。我忽然觉得自己不是被遗忘的那一个人,闭上眼睛,能感觉到阳光的温暖。虽然那时天气渐冷,我还是在这里闻到的春天般的气息。
后来我在班级通知群里,看到关于淑德基金会的消息。于是向老师咨询了基金会的基本情况,也在网站上了解了更多信息,这让我激动不已。因为只要我能加入进去,我就能获得更多帮助,并且还能帮助别人。我收到的温暖,来自国家和社会的,我都想尽一点心力。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填了报名表,参加了面试。其实我是害怕的,我不太会说话。而当我真的坐在那里时,我惊奇地发现,面试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鼓励,这让我更觉安心了。很感谢淑德的体谅和包容,我顺利地参加了活动,交了很好的朋友,领到了第一份资助,握在手里,真的有温度。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给家里打电话,父母必然是高兴的,能与我一同分享这份喜悦。爸感叹着:“是生在了好年代啊,你要好好读书,好好教那些小孩子……”我想我会的。妈在一旁说,本来是打算多卖几只羊,在你过年回来之前,先给你备着。现在好了,你的生活费不用我们操太大的心了,有几只羊还小,也不急啦。这次电话我们就这样笑过去了,我松了口气,心里高兴的感激着。我也知道了,父母的压力是这样的,我每放一次假,他们就需要准备整整一学期,也许还不止。
是啊,钱是来之不易的,无论出自哪里,都不易。我很幸运,能得到这两份资助,能得到关心与陪伴。这更像一种认同,让我倍感心安。在庆幸之余,我也感受到一份使命与责任。把无所事事抛在一去不返的那个暑假吧,现在的我,已没有刚来时的孤单,关心我的人,并不遥远,就在身边。有什么可彷徨的呢?想要停下来的时候,就想想这些,惰性都会退却。每每想起这些对我的关心,我就会感受到一种力量,温暖而实在,它就在我身边,轻声告诉我,往前走。
撰稿人:廖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