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活动介绍
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爱心传递公益活动,是一项旨在通过基金会所资助的大学生对来自困难家庭的中小学生进行学业辅导,以增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爱心公益活动。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自设立起,不断资助贫困大学生助其完成大学梦,还通过家乡资助的方式,将爱心扩散到全国多省。 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对大学生的资助,不是一次性的、简单的慈善,而是一项长久的、有着建设性意义的支持;不是单一方向的爱心传播,而是循环扩散的爱心辐射。 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向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自2013年来,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逐步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四所高校,截止2019年底累积资助545名大学生。 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在给予大学生经济援助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回报社会,传递爱心的平台——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通过组织受资助的大学生走进特殊困难人员家庭进行爱心帮扶传递活动。目前,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已在上海和苏州开设了26个帮教活动点,帮助了570多名家境困难的中小学生。截至到2019年底,大学生参加活动次数为30169人次;中小学生参加辅导次数为40165人次。 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开展的主要活动如下: 一、帮教活动 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组织“大手拉小手”帮教活动,它将受助大学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在每周五、六、日去农民工子弟学校、街道、社区、司法所等活动点,给予农民工子女、低保家庭、服刑人员家庭、伤残人员家庭等在校子女学业上的帮助。帮教内容不仅包括辅导学习,巩固课本知识,还注重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等。例如,帮教过程中设置课间活动,旨在提高帮教对象理解与动手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增进帮教对象和志愿者之间的感情,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1、活动开展 每个帮教活动点设有班长,负责活动人员的组织安排以及管理。帮教期间,班长会安排好签到、签退以及课间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在了解帮教对象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辅导,确保每个帮教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帮教活动中,志愿者们严慈相济,把握适当的距离,用温和严谨的态度,辅导帮教学生,并将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志愿者们也会在合适的情况下分享自己的、身边的或是名人的励志故事,鼓励帮教对象,通过心理暗示与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帮教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帮教结束后,志愿者们记录其负责的帮教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优点与不足以及下周预判等其他事项。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要就当天的帮教状况进行简短的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以更好的方式来完成辅导帮教活动,最后撰写通讯稿对当天的活动进行总结。有些帮教点还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通讯的优势,建立家长微信群,在每次帮教结束后,志愿者都会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课上表现及学习情况。 2、活动管理 (1)不断实现规范化管理。依据基金会手册进行规范管理,上海淑德公益基金会为志愿者制作并发放志愿者证,保证活动的规范性;人手一本志愿者手册,作为志愿活动的记录凭证。同时,帮扶学生每人发放一本帮教记录本,帮教结束后由志愿者进行记录。 (2)定期对受助大学生进行考核和表彰。以基金会制定的基金会活动手册为参照,依据平时活动的参与度、基金会平台上的交流、参与基金会管理、活动撰稿、学校表现、家庭经济情况变化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考核,对评选出的年度优秀志愿者,给予鼓励表彰。 (3)帮扶对象的鼓励性评比制度。借鉴志愿者考核制度,部分活动点实施了对帮扶学生的鼓励性评比制度。评比制度以鼓励性为主,约束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既促进帮教活动的有序开展,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4)定期一对一交流。鼓励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同时对所资助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让成员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5)线上线下管理,双管齐下。发挥社交通讯软件的优势,各个活动点建立并完善微信群,便于发布通知、相互交流、学生请假、辅导咨询等。 (6)建立学习资源数据库。按照年级和学科进行分类,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题库、游戏活动、教学技巧等方面的资源。 (7)多渠道宣传。基金会加强帮教活动的宣传,建立并完善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淑德公益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志愿者撰写的文章刊登、活动图片、你问我答、留言等模块,并为资料库和基金会网站链接等内容设置了查阅快捷键。除此之外还制作了电子版的淑德介绍。 (8)注重对大学生文稿的汇编。通过文字整理应用软件,把每一位成员所撰写的通讯稿和感想进行整理、汇总和存档,然后分享给大家,以便查阅。 (9)校会合作,科学管理。与大学校园开展广泛合作,依照基金会章程,实行科学管理。 3、相关活动 帮教活动有三大目标:一是引起帮教对象的学习兴趣,提高帮教对象学习成绩,引导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让志愿者在帮教活动中发现自己、磨练自己、升华自己,不断提升自信心;三是通过志愿者把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奉献爱心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为此,基金会组织了相关活动,实现了帮教活动的意义。 (1)基金会在重大节假日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大桥、眉州感恩联谊活动、柘林三周年联谊会、西渡绘画主题活动等。 (2)加强与所在活动点管理部门联系,安排帮扶学生走出课堂,参观海博馆、滴水湖、自然博物馆,探索有趣的科学知识,感受大自然生态美。还组织了“快乐校园行”、“科技馆探索”活动,带领帮扶学生“走出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3)基金会为大学生志愿者安排多种培训和讲座。定期邀请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们为大家培训与指导,帮助大学生志愿者解决帮教中存在的难题。组织毕业生座谈会总结经验,加强老生新生之间的交流,传授帮教经验和技巧。邀请成功人士与大学生进行交流会,对未来充满更为坚定的信心。 (4)定期在各个活动点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了解家长、受助学生对帮教活动的建议与意见,及时改进帮教活动的不足之处。 (5)鼓励大学生撰写通讯稿,在公益活动中用敏锐的目光,平等善良的心,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用笔记录帮教过程中真人真事,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考,抒发内心的感悟,彰显淑德基金会的理念和精神。 二、家乡资助活动 2015年,基金会在“大手拉小手”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将资助范围扩展到其他省市。2016年,基金会在之前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受助家庭继续把爱心传播给更多的人,帮助周围的人。2017年,基金会再接再厉,不断规范活动流程,落实爱心传递活动,将爱心扩散到更多的地方。 三、走访帮教困难家庭 为了进一步帮助帮教点的帮扶对象,基金会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进一步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互动。基金会和大学生志愿者还发起爱心捐助,给帮教困难学生送去文具、衣服等物品,尽淑德基金会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困难家庭。 四、“淑德妈妈”项目 在了解到淑德帮扶学生的家庭情况后,淑德基金会发起了“淑德妈妈”的爱心项目。这些孩子都是家庭中缺少关爱,经济情况特别困难,物质条件明显匮乏的帮扶家庭。淑德基金会启动“淑德妈妈”项目,每周和这些孩子的监护人保持联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动态,及时了解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按时给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送去衣物、学习用品、书籍等;在大年夜等特殊节日给孩子及其监护人送去慰问与祝福,平时通过书信形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了解其近况,并给予相应的帮助。 淑德永在,大爱无疆!志愿者们将一直秉承淑德精神,行好事,做好人,遍洒公益之花,共圆幸福之梦!
|